互联网时代,信息就是生产力,而作为Coder的我们,是最有能力生产信息的人。

那么

当面对穹顶之下的雾霾污染,我们能做些什么?
当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,我们能做些什么?
当面对频频发生的恐怖活动,我们能做些什么?
当面对臃肿低效的政府服务,我们能做些什么?

Code for public, make a different!

Coder,可以创造改变世界的产品,也可以创造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服务。

以上为昨天沙龙的主题,题图纪念昨天的PI DAY。

先总结一下沙龙讲的几个案例:

开场是腾讯404寻人产品与无障碍产品介绍。首先感叹下这位黄姓总监竟然如此年轻,起码外观看起来如此。纵观整个沙龙说的主题,开场算是在说中国在Code for Public的上界——投资大、效率低、无反馈。黄老师通过真实的寻人案例、公司层面推动无障碍联盟等,介绍腾讯如何利用广告定点投放、404页面嵌入寻人,如何在一家商业网站营造一个可持续的公益生态,和如何推动生态圈拓展。

体会有以下几点:

  1. 针对性。商业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它拥有着巨大的资源,但不代表着巨大资源都会用于公益,然而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。可以看出,腾讯的兄弟们在寻求针对的领域花了不少功夫。但是点击率还只有0.3%,不清楚是高还是低呢。
  2. 公益性。我看到这个产品没有反馈的功能。关于这一点我自己是比较认同的。与其花心思做反馈的功能,不如把针对性做深。说白了,就是面对腹黑的国人,只要没有用到大家的钱做好事,还是默默无闻比较好。特别是商业公司,一个错步说不定还会被竞争者攻击。
  3. 安全性。黄老师说寻人的信息会在找到后删除,可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。正常的商业互联网思维,不留下让人质疑态度的缺口。

次场是由Code4HK的成员讲述他们在CodeFor活动中的实践经历。就演讲来说,开头的霹雳哥水平不错,生动易懂,理念明确;后来的两位HK的兄弟水平不敢恭维,可能长篇幅的描述才能说清他们的践行的艰辛;还有,其实我可以接受粤语!相比于财大气粗的腾讯,他们只是一个小团体,但从他们的案例中更能体会到Code For Public的感觉——程序猿向往的自由、理念和目标。他们讲述的案例包括:香港立法会议员投票分析、香港人口普查分析及开放数据库、香港东北发展分析和香港公众财务计算器等等。

以下是体会:

  1. 理念明确。“戳中公共痛点,让政府更高效”。围绕这个理念,他们选择以上的项目点子。一会带来创作的意义,二是容易带来受众,三是带来更多故事。
  2. 他们是一个团队。这个团队中需要设计师(Designer)、文案(Reporter)、数据来源(Database)、苦力生产者(Producer),还有就是重要的推广者(Promoter)。还有就是利用了其他Code For团队的开源成果。
  3. 技术 x 社交的模式。对于他们来说,Code代表着广义的技术,通过编码、数据分析、UI设计、故事设计等技术增加他们对项目的兴趣;Public代表着社交,广泛引起公众关注,吸引不同领域、学科的人加入,收集公众反馈,这样形成一个比国内更高层次的生态圈。

第三场是讲国内开放数据平台的。不过这个时候在开小差了,大概听到的意思是介绍一个拥有很多开放数据资源的平台?有机会再补补课。


我本人是冲着自己的一个想法去的,感觉有几分相近,当时思想上的一次培训好了。不过听完之后,还是感觉自己太年轻了。先讲一个会后的故事:

会后,各君(都是有志之士了)参加了一个讨论群。A君大胆地提出了Code For Shenzhen的概念,希望马上组织建立项目,并提出要么不搞,要么搞大的。接着,B君以申请域名的方式响应,像多米诺一样,C、D、E君也+1。A君觉得有戏,马上发起资金招募,描述简单,大概意思是“凑够100人,10000块就可以搞起了”。脑子一热,我也捐了100块。不过很快,就遭到F和G君冷水:“不要着急,应该讨论清楚再发起啊!”很快,B君更新了描述,大概意思是“募捐者会得到股权,把建站的钱压缩到1W……”

故事还在继续。不过先分析下当时自己的情况:

  1. 我是想参与的,不过并不明白这100块为啥是用来车补饭补的(此处省略了);
  2. 我捐了100块的意思是赞同这个项目的建立,即使是不清楚会发生什么;
  3. 等等,为什么目标是1W呢?这讨论群才114人,难道能拉到100人?
  4. 什么?还谈起股权了?我对什么合伙制度都不懂啊?
  5. 终于,被冷水了吧,的确要冷静一下。

后来细想,难道我们昨天课白上了?我意识到,昨天我们应该学到的三件事:一是我们的现状是什么,二是我们的未来可以怎样,三是我们拥有的一些资源。腾讯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,思维是大公司的思维,可以协调资源,针对实施;我们小众,并不是要求把事情做到多大,但是我们希望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——不要忘记,我们本身还有工作,还要吃饭,还要养家、交租、供楼等等。这就注定了,我们要做的是,贯彻Code For Public的思想,贯彻Coder的自由。我们的目标,譬如是让Coding更有公共意义,让Coding更加有趣。

所以我的结论是:我们的Code For Public首先是要有个共同的理念,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、让城市服务更完善等等——单靠激情是没有用的;其次是需要志愿和有趣的Coding,不应该与得益挂钩,而且要实现开源的——什么股份制、合伙人制都复杂了点;最后需要更多其他领域的人群参与和推广,责任共同承担——这点在国内最难实现了,一般只会被嘲笑为单纯,不过也希望有所改变。

最后的最后,如果把这个事情当作是一场业余的开心的程序猿社交游戏,其实也可以尽情玩一把了。嗯,说不定耍着耍着就成了。